首页 题目详情 关闭
考呀呀试题搜索 / 问题详情
简答题

某校对高一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新教材课外读本阅读情况的调查,结果2/3以上学生的完成情况很不理想。这一数字让语文老师们十分震惊,如果不扩大知识面,单靠课本上的材料,怎么能全面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水平呢?

针对这个问题,王老师设计了语文课进阅览室的具体方案:学生在阅览室阅读自己喜欢的刊物,并组成兴趣小组,阅读与研究、交流相结合;搭建语文课进阅览室交流平台,以学生为主持人发表同学们的荐杂文”“知类文”“谈方法”“说感悟,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,体验学习的成就感。

方案提出以后,老师们都觉得不错,但它要求任课老师花费更多的心血来备课和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,这对于已经非常繁忙的老师们来说,无疑是个重负。学校领导对此给予了大力支持,并选择了高一、高二年级的五个班进行每周在阅览室上一节语文课的实验。一段时间下来,王老师惊讶地发现两个没想到:第一个没想到是课堂秩序会那么好,进了阅览室,大家各就各位,很快进入阅读环节;第二个没想到是见效这么快,半个学期的十多节课下来,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作文水平普遍有了改观。其中考试中的语文成绩也明显提高。学生们都说喜欢这种上课方式。

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,谈谈你对王老师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实验的看法。

  • A、*
答 参考答案
A
文字解析

(1)我国传统的教育体系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,把传授知识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,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,使学生成了单纯的知识容器,压抑了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。因此,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,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不仅摄取知识,而且进行有目的的思考,鼓励学生勇于思考、质疑,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(2)王老师的可贵之处在于:他在教学实践中,善于交出学生思维的主动权,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。通过语文课进阅览室,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;在愉悦的情境中,享受学习知识的快乐。

(3)语文课进阅览室活动中,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;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,师生之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

(4)语文课进阅览室活动中,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实质性转变,打破了教师一言堂的局面,建立了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。教师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出发,为他们创设有利于其获取信息、相互交流、主动思考的环境,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提高。

考呀呀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
APP下载 APP下载
服务热线: 4008536669 Copyright © 2013-2020 南昌同凯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赣ICP备11003201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