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题目详情 关闭
考呀呀试题搜索 / 问题详情
简答题

王老师教六年级语文兼班主任,他每天都给学生布置大量作业,其实要批改堆积如山的作业也是一种折磨。他想,学生完成这些作业肯定不轻松。一天下午放学前,王老师突然想,让学生自己给自己设计一次作业会怎么样呢?就叫自设作业吧。当他把这一想法告诉学生时,学生很惊讶,作业还有自己设计的吗?同学们感到既新鲜又激动。

第二天,王老师带着期盼和不安的心情打开了那一份份作业,着实吃了一惊!有老师,我考考您,有小发明介绍,有诉说我的烦恼,有我喜欢的名人名言,有主题班会设计方案,有显示个性的硬笔书法,有的干脆是一幅自画像……看着这些丰富多彩的作业,王老师激动不已!这些作业是同学们怀着极大的热情设计的,那里有学生的坦诚和率真,有学生的希望、喜悦、烦恼和困惑,还有他们对美的理解和对是非的判断,这其中闪烁着创造和智慧的火花,是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。当下午放学前王老师把作业本发下去时,同学们一改以往看也不看便塞进书包的习惯,而是迫不及待地翻开作业本,品位着老师批改的一字一句。借此时机,王老师指导学生把自设作业和语文学习结合起来。

以后的日子,自设作业竟在许多学生的作业中生了根。王老师发现,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浓了。

问题:请从学生观的角度,谈谈你从材料中获得的启示。(14)

  • A、*
答 参考答案
A
文字解析

(1)王老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。

(2)“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,学生是发展中的人,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。材料中的王老师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,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,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,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开发学生的潜能。

(3)“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,学生是独特的人,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。材料中的王老师发现学生各式各样的自设作业,这表明每一个学生都有其自己的独特性。独特性也意味着差异性,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,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,应视之为一种财富而珍惜开发,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、自由的发展。

(4)“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,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,学生是学习的主体。材料中的王老师能够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,这一行为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主体性的一种尊重。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主体性,但就其程度而言比较低,就其范围而言比较狭窄。在教学中,学生主体相对于教师主体来说,诸多方面的力量都显得十分微弱。因此,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,努力建构学生的主体地位。

感兴趣试题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
    考呀呀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
    APP下载 APP下载
    服务热线: 4008536669 Copyright © 2013-2020 南昌同凯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赣ICP备11003201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