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年末甲公司原持股比例部分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
=6 000+(25 000×25%-6 000)+5 000×25%+500×25%=7 625(万元),
2017年新增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=5 000×3=15 000(万元),新增股权以后的持股比例为75%,
能够对乙公司实施控制,采用成本法核算,所以甲公司2017年年末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
=7 625+15 000=22 625(万元)。
解题思路:
根据"2016年1月1日甲公司购入乙公司25%的股权,2017年1月1日甲公司又购买乙公司50%股权,进一步取得投资后,甲公司能够对乙公司实施控制,假定甲公司与丙公司不存在任何关联方关系"判断,本题属于多次交易形成的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。 购买日初始投资成本=购买日之前所持被购买方的股权投资与购买日的账面价值+购买日新增投资成本。
本题中,原来取得的25%投资作为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,取得时初始投资成本为6 000万元,权益法后续计量需要比较初始投资成本,与应享有的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6 250万元(25 000×25%),前者小于后者,需要调增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250万元;
另因为2016年度乙公司实现净利润5 000万元,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500万元,需要确认长期股权投资-损益调整1 250万元(5 000×25%),长期股权投资-其他综合收益125万元(500×25%),
所以购买日原投资的账面价值=6 000+250+1 250+125=7 625万元,新取得投资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15 000万元(5 000×3),
所以2017年1月1日增加投资后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=7 625+15 000=22 625(万元)。
因为形成控制了,后续个别报表按照成本法核算,所以2017年末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还是22 625万元,没有发生变化。
参考会计分录: 2016.1.1
借:长期股权投资--投资成本 6 000
贷:银行存款 6 000
借:长期股权投资--投资成本 250(25 000×25%-6 000)
贷:营业外收入 250
2016.12.31
借:长期股权投资--损益调整 1 250(5 000×25%)
贷:投资收益 1 250
借:长期股权投资--其他综合收益 125(500×25%)
贷:其他综合收益 125
2017.1.1
借:长期股权投资 22 625
贷:长期股权投资-投资成本 6 250
--损益调整 1 250
--其他综合收益 125
股本 5 000
资本公积--股本溢价 10 000(5 000×3-5 000×1)
借:资本公积--股本溢价 50
贷:银行存款 50 。